書虫精品
![]() |
唐宋変革時期的法律与社会
戴建国 上海古籍 2010年12月 p455/16開/平装 ISBN7532557286 |
目録 | ||||
序論 | ||||
第一章 | 唐宋変革時期法律形式的伝承与演変 | |||
一 | 唐中叶以降法律形式的変化 | |||
二 | 唐格的修纂及其変通功能 | |||
三 | 格後敕的修撰及其作用 | |||
四 | 律在宋代的変化及其与敕的関系 | |||
五 | 敕的伝承演変 | |||
六 | 令的伝承演変 | |||
七 | 格、式的演変 | |||
(一) | 格的演変 | |||
(二) | 式的演変 | |||
八 | 例的伝承発展 | |||
(一) | 唐代的例 | |||
(二) | 例在宋代的発展 | |||
九 | 宋代的申明和指揮 | |||
第二章 | 唐宋法典修訂方式和修纂体例的伝承演変 | |||
一 | 唐代令典修訂方式 | |||
(一) | 令文的直接修訂及其修纂原則 | |||
(二) | 以外在法律形式対令人的補充修改 | |||
(三) | 令文的局部修正補充 | |||
二 | 唐格及格後敕的修纂体例 | |||
(一) | 唐格的修纂体例 | |||
(二) | 格後敕的修纂体例 | |||
三 | 宋代編敕修纂体例的変化 | |||
(一) | 海行編敕的修纂体例 | |||
(二) | 一司一務編敕的修纂体例 | |||
四 | 宋代令典修訂方式和修纂体例的演変 | |||
(一) | 《天聖令》修訂方式和修纂体例 | |||
(二) | 《天聖令》所本唐令為開元二十五年令 | |||
(三) | 《天聖令》所参宋代新制及与其他法典的関系 | |||
(四) | 宋代令典的篇目及体例変化 | |||
(五) | 従《天聖令》与《慶元令》的異同看宋令的変化 | |||
第三章 | 唐宋刑罰的伝承演変 | |||
一 | 唐宋杖刑的伝承演変 | |||
(一) | 杖刑的変化 | |||
(二) | 作為徒、流附加刑的杖刑等級 | |||
(三) | 重杖及其行刑方式 | |||
(四) | 五代、宋杖刑的変化 | |||
二 | 唐宋流刑的演変 | |||
(一) | 流刑犯的叙復和放還 | |||
(二) | 長流之刑的衍生 | |||
(三) | 流配地区的変化 | |||
(四) | 附加杖刑的流刑 | |||
(五) | 流刑在宋代的変化 | |||
三 | 唐宋大赦功能的沿革変化 | |||
(一) | 大赦申禁功能的伝承 | |||
(二) | 南郊、明堂大赦制度的完善 | |||
(三) | 大赦功能的評价 | |||
第四章 | 唐宋奴婢制度的変化 | |||
一 | 唐末五代以来奴婢制度的変化趨勢 | |||
二 | 宋代的官奴婢和良賤制度 | |||
三 | “主仆名分”下的雇傭奴婢 | |||
四 | 宋代婢妾身分的混同 | |||
五 | 宋代奴婢的法律地位 | |||
六 | 奴婢専法制定的歴史意義 | |||
第五章 | 唐宋財産継承制度的発展 | |||
一 | 唐代財産継承制度 | |||
二 | 宋代財産継承制度的進一歩発展 | |||
(一) | 非戸絶状態下的財産継承 | |||
(二) | 戸絶状態下的財産継承 | |||
三 | 宋“在室女得男之半”継承法探析 | |||
(一) | “在室女得男之半”不是宋代普遍通行的法律 | |||
(二) | 女子分産法的个案分析 | |||
(三) | “在室女得男之半”是个別地区実施的継承法 | |||
四 | 宋代遺嘱継承制度的完善 | |||
第六章 | 唐宋契約文書制度的発展和完善 | |||
一 | 契約関系中的中介人 | |||
二 | 従唐“両共平章”到宋“三面評議” | |||
三 | 従唐代的市券到宋代的交易投稅凭由 | |||
四 | 宋代官印田宅契書与田宅交易契約制度 | |||
(一) | 官印田宅契書不是交易使用的契約標准文本 | |||
(二) | 田宅出典之用的正契及合同契 | |||
(三) | 官印田宅契書的性質和作用 | |||
結論 | ||||
後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