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文化交流与空間整合-河西走廊文化地理研究

張力仁 科学出版社 2006年9月
p220/16開/平装
ISBN7030176588
本書分析了河西走廊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歴史形成過程、動因机制等。
目録
序言
前言
SYNOPSIS

第一章 文化地理学視野中的河西走廊
第一節 河西風土下的文化形態
第二節 交通因素与文化空間伝播
第三節 民族、人口遷移与河西文化格局
第四節 世家豪族与河西文化
第五節 行政建置与文化区域
第二章 農牧業景観的分布及演変
第一節 牧業文化形態概述
第二節 以灌漑為主的河西旱作農業景観
第三節 農牧業的交替演変及其区域效応
第三章 方言-民族語言的交錯分布及其景観演変
第一節 河西方言区域形成的歴史空間過程
第二節 民族融合与方言区域的形成
第三節 方言的地区分布及其景観
第四章 濡化的民風、多元的民俗及其相互影響
第一節 剛勁的民風
第二節 多元的民俗及其相互融合
第五章 河西宗教文化的相互滲透及融合
第一節 河西宗教文化発展綜論
第二節 仏、道、儒三教的融合及其景観分布
第三節 襖教、摩尼教在河西走廊的伝播、発展及消亡
第四節 基督教、天主教文化景観与分布
第五節 伊斯蘭教文化景観与分布
第六節 河西神聖文化空間的演変及其效応
第六章 河西走廊歴史人才的時空分布及流動
第一節 人才産生的歴史過程和動因
第二節 人才分布的区域差異及流動
第三節 影響人才成長的因素
第七章 層化的河西地名的形成及変遷
第一節 地名与河西地理環境
第二節 地名与河西民族分布
第三節 移民与地名
第四節 歴史経済地理与地名
第五節 民俗与地名
第六節 層化的河西地名
第八章 河西文化地域組合与分区
第一節 文化融合与区域的形成
第二節 河西文化的地域差異与分異
第三節 文化区劃的基本原則及区劃体系
第四節 河西文化区的空間分布特征

後記
附録
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開元二十四年後沙洲“丁租牒”
莫高窟北47窟新出唐開元二十四年後沙洲“丁租牒”
俄蔵敦煌漢文文書《為建(莫高?)窟番上事》
吐蕃回鶻語《仏教教理問答》
回鶻漢字注音文献
回鶻文漢語注音文献
回鶻文字母表
摩尼文字母表
粟特文字母表




Copyright (C) 2006 Frelax ShuChong All rights reserved. 書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