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 |
明代歳時民俗文献研究
張勃 商務印書館 2011年12月 p410/32開/平装 ISBN7100085306 |
目録 | ||||
緒論 | ||||
一 | 選題意義 | |||
二 | 相関研究的学術史 | |||
三 | 研究設想与研究方法 | |||
四 | 関于几个概念的説明 | |||
第一章 | 明代歳時民俗文献出現的学術淵源和時代背景 | |||
第一節 | 明代歳時民俗文献出現的学術淵源 | |||
一 | 我国歳時民俗的記述伝統 | |||
二 | 我国歳時民俗記述伝統生成的原因 | |||
三 | 我国歳時民俗記述伝統対明代歳時民俗文献的影響 | |||
第二節 | 明代歳時民俗文献出現的時代背景 | |||
一 | 経済的発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 |||
二 | 商品化情境中的風气之変与秩序之失 | |||
三 | 節日生活的豊富与重要 | |||
四 | 書写著述的普遍 | |||
第二章 | 歳時記研究(上) | |||
第一節 | 《宛署雑記》中的歳時民俗記述 | |||
一 | 《宛署雑記》其書 | |||
二 | 《宛署雑記》歳時民俗記述的史料价値 | |||
三 | 《宛署雑記》歳時民俗記述的特点 | |||
第二節 | 《帝京景物略》中的歳時民俗記述 | |||
一 | 《帝京景物略》的版本源流 | |||
二 | 《帝京景物略》的三个作者 | |||
三 | 《帝京景物略》歳時民俗記述的特征 | |||
四 | 《帝京景物略》歳時民俗記述的史料价値 | |||
第三節 | 《酌中志.飲食好尚紀略》 | |||
一 | 《酌中志》的作者与版本源流 | |||
二 | “飲食好尚紀略”的記述特征 | |||
三 | “飲食好尚紀略”作為歳時民俗文献的資料价値 | |||
第四節 | 《北京歳華記》 | |||
一 | 作者生平、成書世間与成書背景 | |||
二 | 《北京歳華記》作為歳時民俗文献的价値 | |||
三 | 《北京歳華記》作為歳時民俗文献的局限性 | |||
第三章 | 歳時記研究(下) | |||
第一節 | 《松窗夢語.時序紀》 | |||
一 | 《松窗夢語》的作者及内容 | |||
二 | 《松窗夢語.時序紀》的記述特征 | |||
第二節 | 《西湖遊覧志余.熙朝楽事》 | |||
一 | 《西湖遊覧志余》的作者及成書背景 | |||
二 | 西湖遊覧志余.熙朝楽事》作為歳時民俗文献的价値 | |||
三 | 《西湖遊覧志余.熙朝楽事》的記述特色 | |||
第三節 | 《如夢録.節令礼儀紀》 | |||
一 | 《如夢録》的作者和版本源流 | |||
二 | 《如夢録.節令礼儀紀》的記述特征 | |||
三 | 余論:易代之際歳時民俗書写的独特意涵 | |||
第四節 | 《武陵競渡略》 | |||
一 | 《武陵競渡略》的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 |||
二 | 楊嗣昌撰写《武陵競渡略》的方法与策略 | |||
三 | 《武陵競渡略》作為歳時民俗文献的价値 | |||
第四章 | 地方志中的歳時民俗記述研究 | |||
一 | 歳時民俗記述在明代地方志文本中的位置 | |||
二 | 明代地方志歳時民俗記述的文本式様和詳略之別 | |||
三 | 明代地方志歳時民俗記述的整体特征 | |||
四 | 明代地方志歳時民俗記述的学術价値 | |||
五 | 作為歳時民俗研究資料使用時応該注意的几个問題 | |||
結語 | 明代歳時民俗文献的价値-以歳時記為中心的討論 | |||
附録一 | 明代時令類著述基本情況一覧表 | |||
附録二 | 若干類書中歳時民俗輯録情況一覧表 | |||
附録三 | 北京歳華記 | |||
附録四 | 武陵競渡略 | |||
附録五 | 《月令采奇》及其歳時民俗文献价値 | |||
附録六 | 八種古代歳時文献研究現状綜述 | |||
主要参考文献 | ||||
後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