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 |
中国情懐:余英時散文集-余英時作品系列
彭国翔 編著 北京大学 2012年4月 p402/16開/精装 ISBN7301195192 |
目録 | ||||
第一章 | 价値篇 | |||
一 | 中国近百年价値観的変遷(1993) | |||
二 | 讓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先富起来(1999) | |||
三 | 恢復人類文明的縁起(1999) | |||
四 | 重振独立自主的人格(2000) | |||
五 | 晩節与風格(2001) | |||
六 | 容忍与自由(2002) | |||
第二章 | 文化篇 | |||
一 | 試論中国文化的重建問題(1981) | |||
二 | 文化危机与趣味取向(1985) | |||
三 | 科技文化与大衆文化(1985) | |||
四 | 論文化超越(1990) | |||
五 | 美国華僑与中国文化 | |||
第三章 | 歴史篇 | |||
一 | 関于中国歴史特質的一些看法(1973) | |||
二 | 史学、史家与時代(1973) | |||
三 | 中国史上政治分合的基本動力(1995) | |||
四 | 試説科挙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義(2005) | |||
五 | 関于中日文化交渉史的初歩観察(2007) | |||
第四章 | 士人篇 | |||
一 | 道統与政統之間-中国知識分子的原始形態(1980) | |||
二 | 中国知識分子的辺縁化(1991) | |||
三 | 商業社会中士人精神的再造(1999) | |||
四 | 漂流:古今中外知識人的命運-劉再復《西尋故郷》序(1996) | |||
第五章 | 儒学篇 | |||
一 | 儒家君子的理想(1985) | |||
二 | 儒家倫理与商人精神(1985) | |||
三 | 儒家思想与日常人生(1995) | |||
四 | 現代儒学的困境(1988) | |||
五 | 价値荒原上的儒家幽霊(2006) | |||
第六章 | 読書篇 | |||
一 | 陳寅恪《論再生縁》書後(1958) | |||
二 | 古典与今典之間-談陳寅恪的暗碼系統(1984) | |||
三 | 怎様読中国書(1990) | |||
四 | 記呉宓的“殉道”精神(2003) | |||
五 | 書中乾坤大(2004) | |||
第七章 | 坐隠篇 | |||
一 |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呉清源《以文会友》読後(1986) | |||
二 | “欲超勝負入中年”-林海峰紐約名人戦記感(1998) | |||
三 | “殿上垂裳有二王”-為王立誠、王銘琬的囲棋成就而作(2000) | |||
四 | 境界与平常心(2001) | |||
第八章 | 母校篇 | |||
一 | 為“新亜精神”進一新解(1974) | |||
二 | 我対于新亜校友会的期望(1975) | |||
三 | 新亜精神与中国文化(2000) | |||
四 | 新亜書院紀念碑銘(2009) | |||
五 | 唐君毅先生像銘(2009) | |||
第九章 | 自述篇 | |||
一 | 我的中国情懐(1985) | |||
二 | 我所承受的五四遺産(1988) | |||
三 | 我走過的路(1995) | |||
四 | 我対中国歴史与文化的追索-克魯格奨演説(2007) | |||
五 | 我与中国思想史研究(2008) | |||
第十章 | 編後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