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 |
《商君書》的成書与思想研究
張林祥 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 p300/32開/平装 ISBN7010071640 |
本書擬以《商君書》為中心,兼及変法実踐、相関的法令政策以及諸家学説,通過文献和思想両方面的研究,以其加深対商鞅其人其事及当時社会背景的認識。 |
目録 | ||||
序 | ||||
……伏俊琏 | ||||
導言 | ||||
一 | 商鞅及其変法 | |||
二 | 本選題的价値和研究方法 | |||
三 | 研究史的回顧和反思 | |||
(一) | 商鞅生平事迹的研究及評价 | |||
(二) | 《商君書》的流伝和校釈 | |||
(三) | 《商君書》成書及其真偽的研究 | |||
(四) | 《商君書》思想的研究 | |||
(五) | 反思与展望 | |||
四 | 本書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
|
||||
第一章 | 《商君書》的成書与真偽 | |||
第一節 | 《商君書》的成書 | |||
一 | “商君之書”与“商君之法” | |||
二 | 《商君書》的成書時間与編著 | |||
三 | 《商君書》的命名 | |||
第二節 | 《商君書》真偽問題討論中的両種傾向 | |||
一 | 以偏概全的傾向 | |||
二 | 矯枉過正的傾向 | |||
第三節 | 判断《商君書》各篇作者作時的方法和依据 | |||
一 | 文体与文風 | |||
二 | 商鞅与《商君書》的刑賞観 | |||
三 | “国害”与儒墨思想的関系 | |||
四 | 故史伝説的引用 | |||
第二章 | 《商君書》各篇的作者和作時 | |||
第一節 | 商鞅言行的追記:《更法》、《定分》 | |||
第二節 | 商鞅遺著:《墾令》、《境内》 | |||
第三節 | 疑為商鞅所著者:《開塞》、《農戦》、《靳令》、《戦法》、《立本》、《兵守》 | |||
第四節 | 商鞅後学写于戦国晩期的政論文:《画策》、《修権》 | |||
第五節 | 商鞅後学献給国君的書奏:《算地》、《徠民》、《錯法》、《賞刑》、《君臣》、《慎法》、《禁使》 | |||
第六節 | 其他:《去強》、《説民》、《弱民》、《壹言》、《外内》 | |||
第七節 | 有限的結論和未解的疑問 | |||
第三章 | 商君学説的淵源与流変 | |||
第一節 | 法家的起源与商君的地位 | |||
一 | 法家起源説述評 | |||
二 | 商君的地位 | |||
第二節 | 商君学説的淵源 | |||
一 | 作為商君最初思想背景的衛国政治伝統 | |||
二 | 商君与李悝、呉起的関系 | |||
三 | 秦国風俗和政治伝統的影響 | |||
四 | 作為兵家的商君与孫子的関系 | |||
第三節 | 商君学説的流変 | |||
一 | 所謂“商鞅学派” | |||
二 | 商君学説与其它法家的関系 | |||
三 | 商君学説与《墨子.備城門》等篇的関系 | |||
四 | 尸子与尉繚 | |||
第四章 | 《商君書》思想的再認識 | |||
第一節 | 歴史観的再認識:進歩観還是変易観 | |||
一 | 《商君書》得歴史観 | |||
二 | 《商君書》得歴史観不是進歩観 | |||
三 | 《商君書》得歴史観是先秦很普通的変易観 | |||
四 | 結語 | |||
第二節 | “法治”観的再認識:法制還是専制 | |||
一 | 《商君書》中“法”的涵義和功能 | |||
二 | “法治”的根据 | |||
三 | “刑无等級”的実質和“吏民知法自治”的司法 | |||
四 | 商君“法治”的本質与理想 | |||
五 | 結語 | |||
第三節 | 社会价値観的再認識:反价値観的价値観 | |||
一 | 誰之富貴,何種富強 | |||
二 | “求過不求善”与“以奸民治” | |||
三 | “立法去私”和“名利出于一孔” | |||
四 | 結語 | |||
|
||||
結語 | ||||
附録 | ||||
一 | 《商君書.開塞篇》発微 | |||
二 | “封建社会”与“地主経済” | |||
三 | “封建専制”再認識 | |||
参考文献 | ||||
後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