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 |
朱子学研究(2008版)
龍念 主編 安徽大学 2008年7月 p258/16開/平装 ISBN7811104849 |
本書深化了朱子学的研究,拓寛了其研究領域,並改進了新的研究方法。 |
目録 | ||||
一 | 朱子民本思想的理論和実踐及其現代意義-在“朱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術研討会開幕式上的講話 | 龍念 | ||
二 | 朱熹的民本思想 | 張品端 | ||
三 | 朱熹与中国古代以民為本思想 | |||
……敖堃 等 | ||||
四 | 論朱熹的民本思想与為政実踐 | 汪銀輝 | ||
五 | 朱熹民本思想、仁政実踐及其現代价値 | 呉鶯鶯 | ||
六 | 朱子社倉与道学家的社会理想 | 連燕春 | ||
七 | 略論民本思想的形成、転化与超越 | 楊国宜 | ||
八 | 論朱熹民本思想与実踐 | 方利山 | ||
九 |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挙隅 | 張成権 | ||
十 | 朱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値-“主子民本思想与当代”学術研討会綜述 | ・向紅 | ||
十一 | 朱子理学-理学的本体提昇与普世效応 | 孫一楷 | ||
十二 | 理学与釈“理”-試論戴震対朱熹学説的評价 | 沈時凱 | ||
十三 | 朱子《家礼》与道徳建設 | 史向前 | ||
十四 | 前《儀礼経伝通解》時期朱子制礼的歴史特征及其指向 | 程継紅 | ||
十五 | 朱熹理学世界中的性情論 | 馬育良 | ||
十六 | 論朱子的和合思想 | |||
……王颢 | ||||
十七 | 朱熹知行観的双重意義 | 趙懿梅 | ||
十八 | 論朱熹的“理治”思想-兼論朱熹対拯救南宋政治危机認同危机的理論貢献 | 畢民智 | ||
十九 | 程朱理学的現代審視 | |||
……呂美生 等 | ||||
二十 | 朱熹新雑家論 | 徐公喜 | ||
二十一 | 文化朱熹之若干蠡測 | 肖美豊 | ||
二十二 | 従談遷的一篇文章談起 | 諸偉奇 | ||
二十三 | 史学之功臣乎?罪人乎?-兼与《評朱熹対史学的基本態度》一文商榷 | |||
……許家星 等 | ||||
二十四 | 理学家的書法観-論朱熹在書法理論与実踐上的貢献 | 胡長春 | ||
二十五 | 武夷山摩崖石刻与朱子理学思想 | 朱平安 | ||
二十六 | 朱熹与南宋闽北書院 | |||
……徐偉 等 | ||||
二十七 | 儒学特質論 | |||
……解光宇 等 | ||||
二十八 | 儒家政治哲学与社会理想 | 傅小凡 | ||
二十九 | 略論“孔顔楽処” | 楊国平 | ||
三十 | 論程朱法治思想及其対徽州宗法制度的影響 | 鄭剛 | ||
三十一 | 朱子与呈坎 | 羅会定 | ||
三十二 | 論新安理学家謝琎 | 石磊 | ||
三十三 | 祝穆及其著述 | 蒋艷艷 | ||
三十四 | 陳櫟及其宗朱論 | 洪功兵 | ||
三十五 | 論汪循思想及其价値 | 王凡 | ||
三十六 | 程瞳及其“反求諸身”論 | 解苗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