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虫精品
![]() |
数理批評与小説考論
杜貴晨 著 斉魯書社 2006年1月 p514/32開/平装 ISBN7-5333-1550-2 |
目録 | ||||
序 | 袁世碩 | |||
自序 | ||||
|
||||
上編 | 数理批評 | |||
第一篇 | 理論篇 | |||
一 | 中国古代文学的“倚数”伝統与数理美−兼及中国古代文学的数理批評 | |||
二 | “文学数理批評”論綱−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評為中心的思考 | |||
三 | 中国古代文学的“三事”話語 | |||
四 | “天人合一”与古代小説的三点式布局−以《三国演義》為例 | |||
第二篇 | 応用篇 | |||
一 | 《西遊記》的“倚数”意図及其与邵雍之学的関系 | |||
二 | 《西遊記》数理机制論要−従神秘数字出発的文学批評 | |||
三 | 《西遊記》“悟空”論 | |||
四 | 《西遊記》的“七子”模式 | |||
五 | 《西遊記》的“七復”模式 | |||
六 | 《西遊記》中的“七七”与“九九” | |||
七 | “孫悟空”名義解 | |||
八 | 説“如意金箍棒” | |||
九 | 説“一蔵之数” | |||
十 | 説“十万八千里” | |||
十一 | 唐僧的“紫金鉢盂” | |||
十二 | “三而一成”与魯迅小説的叙事芸術−兼及中国現代文学的数理批評 | |||
十三 | 魯迅文学与古典伝統−以《狂人日記》為例 | |||
下編 | 小説考論 | |||
第一篇 | 三国演義 | |||
一 | 関于羅貫中《三国演義》著作権問題−与張志和先生商[que4] | |||
二 | 《三国演義》作者羅貫中是山東東平人−羅貫中籍貫“東原説”的外証与内証 | |||
三 | 近百年《三国演義》研究学術失範的一个顯例−論《録鬼簿続編》“羅貫中”条資料当先懸置或存疑 | |||
四 | 《三国演義》成書年代新考 | |||
五 | 《三国演義》徐庶帰曹故事源流考論−兼論話本与変文的関系以及“三国学”的視野与方法 | |||
六 | 論《三国演義》的文学性及其創作性質 | |||
七 | “劉備[shuai1]阿斗”論 | |||
八 | 《三国演義》与山東 | |||
九 | 従“木船借箭”到“草船借箭” | |||
十 | 毛宗崗評改《三国演義》之我見 | |||
第二篇 | 儒林外史 | |||
一 | 《儒林外史》新議 | |||
二 | 呉敬梓“設帳”与周進“坐館”−従古典文学的“問題意識”説到名著研究的立場与方法 | |||
三 | 評《由〈儒林外史〉引起的一場風波》−与孟醒仁、孟凡経先生商[que4] | |||
第三篇 | [qi2]路灯 | |||
一 | 《[qi2]路灯》的十大長処 | |||
二 | 値得一読的教育小説−《[qi2]路灯》 | |||
三 | 《[qi2]路灯》的結構 | |||
四 | 従《[qi2]路灯》和《紅楼夢》看它們的時代 | |||
五 | 賛海上両呉女士的《[qi2]路灯》研究−従我国大陸的《[qi2]路灯》研究説起 | |||
第四篇 | 其他 | |||
一 | 略論儒学対中国古代小説的影響 | |||
二 | 宋元志怪伝奇略説 | |||
三 | 宋元話本略説 | |||
四 | “三言”述論 | |||
五 | 《醒世姻縁伝》浅論 | |||
六 | 《豆棚閑話》本事三則 | |||
七 | 武松的籍貫和打虎処 | |||
八 | 任明華《才子佳人小説研究》序 | |||
|